我之前有段在澳洲的時間,吃了非常多的澳洲軟糖,然後又沒有好好刷牙,導致我那時牙齒狀況非常的差。由於我已移民澳洲生活,每次看牙齒都花費差不多台幣$10000左右。外加我那時經歷了非常可怕的牙齒疼痛,自此之後我非常注重牙齒的保養。
刷牙好好刷,真的差很多。我記得我去澳洲的前3年,牙齒時不時的就會疼痛。到第四年時,我的牙醫推薦我用電動牙刷,於是我就開始我的電動牙刷之旅。
我的第一支電動牙刷是Colgate高露潔的3D音波極淨電動牙刷,我當時買時,才剛在澳洲上架,花費了我大概$25澳幣($500台幣)。與其他澳洲牙刷品牌相比,高露潔算便宜。
我使用了大概四年左右,我蠻喜歡的,雖然只有一個震動模式,但是我的牙齒適應此模式,刷了不會痛。刷頭必須一直替換,我覺的刷頭有點貴,因為每次要買刷頭時,就覺得大概花一倍的價錢就可以再買整支電動牙刷。
但是我們還是必須講求環保,不要因為價位而危害了環境,或是浪費資源。
因為我用的蠻久的,所以電池壽命就開始減弱,到後期,每用幾次就必須再次充電。我想這也是必須換一支新牙刷的徵兆。
我自己之前有試過有些大廠的品牌,在台灣都是上千塊起跳,我個人覺得一定要親自去店面感受電動牙刷的震動度是否合適自己。我有親自從朋友那邊試用到一個大廠牌,一支是高露潔好幾倍的價錢。但我第一次刷就感覺到我震動度是超過我可以接受的範圍,我不敢盡情的刷,也不敢刷太久,因為我會感受到疼痛。
我最新的電動牙刷是台灣品牌大可波波Decopop,在momo上購買一組是$1080台幣( 充電線、刷頭、電動牙刷、三組刷頭、護頭套,外加10個頭刷)
<上圖:大可波波的電動牙刷組合>
這兩款各有千秋。大可波波有5段震度與功能;高露潔則只有一段,但我個人認為高露潔的震度剛剛好,所以不用特別執著於段數。
當我把大可波波的牙刷放入嘴巴內時,我可以明顯感覺到大可波波的刷頭比較寬,因為我自己會特別刷到很後面臼齒處,確保菜渣有被刷出。若刷頭小,放入最後方也比較沒有負擔。
粉色是大可波波,雖然照片看起來只有一點差別,但是放入小小的口腔後方,感受還蠻多的。
<上圖是大可波波粉色刷頭與高露潔白色刷頭的比較圖>